戲劇顧問

何一梵

英國威爾斯大學戲劇博士畢。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副教授專長為戲劇顧問、西方戲劇史。曾擔任阮劇團《十殿》戲劇顧問,以及青藝盟花樣戲劇節—全國高中戲劇比賽「戲劇顧問計畫」主持人。著有:《劇場敘事學》(2018)、《莎士比亞不做的事》(2016)。

劇場與疫苗:
《釣蝦場的十日談》戲劇顧問報告

疫情尚未平息,為什麼要推出一齣主打「葷腥不忌」又是人偶共演的戲?— 如果我們還相信,每一次劇場演出是在與社會進行一場對話。

一開始確定的是材料:同樣出自疫情背景的《十日談》、一個代表台灣庶民娛樂與文化的釣蝦場,還有楊輝與一群身懷絕技的台灣偶師……這些組合註定走向葷腥不忌,絢麗多彩,但,上面的問題卻仍然沒有得到回答。

一切都是從楊輝對戲劇顧問的一個請託開始:要幫偶找到「象徵與 metaphor」。但開始認真考慮這個請託,是為了解決一個演出上很實際的問題:偶的尺寸這麼小,卻要在大舞台上演出,甚至有三樓的觀眾,要怎麼被看見呢?

從視覺上去放大偶的尺寸,在大劇場中只是緣木求魚。但偶若不只是單純代表一個角色,而是一個更大意義的象徵呢?三樓觀眾視覺中的一個點,卻在心理上承載一個更大的意涵,如此,偶的存在不至於被距離所淹沒。

偶要象徵什麼呢?
這場疫情帶給人類的體認之一,是看見人有多脆弱。那麼,在《十日談》故事中離經叛道的主人翁們,其實是不是也一樣脆弱?他們不是天性邪惡,而是被操弄的?譬如,被象徵所有壞意念的偶?

於是,人操縱偶表演,偶又操縱人行惡。這個人偶關係的邏輯現在讓偶成了一個惡的象徵。至於這一切惡事發生的釣蝦場,則成了一個CDC無法管轄的法外之地。

劣跡與惡行,竟然成了疫情期間一齣戲的內容?

根據這場疫情為大家惡補的科普知識,疫苗原來也是病毒,只是去除了毒性,注射後,可以刺激身體產生抗體。這場疫情如果讓我們有能力看見人的脆弱,那說明我們本來就有一些價值上的「抗體」,譬如同情、體恤、或善良。或許它們在忙碌的現實中被遺忘了,不夠活躍,也不夠強大,直到被一種精神上的疫苗激活。

如是,這齣葷腥不忌的戲,在疫情期間不打算正向鼓舞或安慰人心,甚至不打算合理,卻是阮劇團獻給觀眾的一劑疫苗。激活多少抗體因人體質而異,但副作用?別擔心,本劇有滿滿不正經的玩笑可以緩解。

補記

四月演完迄今,這個世界沒有更好。

疫情似乎逐漸得到控制,但非疫情的威脅卻逐漸擴大與攀升。通膨、天災、甚至戰爭,不是迫在眉睫,就是現在進行式,很難不去想,我們離文明的毀滅,只有一步之遙了。

仍然相信劇場可以是,也應該是我們的疫苗,所以在這個版本的演出中,釣蝦場作為法外之地的分量更為吃重。它不但是違反CDC的防疫法,違反了道德的律法,甚至理性的律法—到了這一步,我們離瘋狂,甚至文明的毀滅,也不遠了。

製作人/導演

汪兆謙
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碩士,主修導演。阮劇團創辦人,藝術總監暨團長;新嘉義座創辦人。國家兩廳院『藝術基地計畫』駐館藝術家(2021-2022年)。

大學時期返鄉創立阮劇團,長年於嘉義地區進行戲劇創作與教學推廣工作。近年以「常民文化」為核心創作主軸,探索「常民文化與現代劇場」接軌之可能性。近期主導創作包括:《十殿》、《你嘛好啊!!》、2021台灣文博會《照起工》、《皇都電姬》、《大路:七天》、《嫁妝一牛車》等。

《釣蝦場的十日談》的幾件事

*
600年前佛羅倫斯的《十日談》,談的是疫情時期十個年輕人,逃避疫情期間,說故事的內容。

這些笑話或話語,大量包含會激怒當年讀者/毀三觀的內容,但也就是這個「破壞」,它挑戰了老舊的社會,規範的偽善;直面了人性本來就有的慾望等面向,這也為接下來的文藝復興、文明由「神的世界」走向「人的世界」揭開了序曲。也因此,《釣蝦場十日談》從《十日談》原著中繼承而來的重要企圖,就是建構出一個「法外之地」。

*
劇場的本質就是對話與交流。向傳統、不同領域學習,一直是我在劇團主持藝術方向時的重要目標。這場創作,可以算是個小小里程碑:一群從戲劇學院學習西方現代戲劇的劇團成員,可以跟傳統班的老師一起共創。在這過程中,並非讓大家努力成為對方的樣子,而是保留各自的特質,各自不同而合、各自精彩。

*
《釣蝦場的十日談》,從頭到尾人偶都在場上。這不只是一場遊戲,而是,疫情時代幫助我們發現,人其實是超級脆弱的一種生物。我們這次選擇「偶的形式」,可以把偶視之為病毒或者是疫苗(本質上他們是同一件事)。

 想像一下,我們本來生活的世界,就是人類與一堆細菌病毒並存。人之所以可以自由自在,不過是因為打了疫苗、產生了抗體,人與病毒的關係是彼此依存與對抗的:病毒會攻擊人體;但是病毒也需要你活著(不然它就死定了)。

 所以這是為什麼觀眾會看到這座釣蝦場,把偶都召喚上來了。這個戲中,你可以發現,所有負能量的事物都是由小小的偶所帶來的:大大的人們,被小小的事物給左右、控制著。在釣蝦場裡面有許多人,而有人的地方就是人間——人間本來就是人與諸多事物的正作用與副作用彼此生存互動,一起上演數不盡的好故事與爛故事。

*
真正的世界,不會只有天上人間。因此,我們的劇場,也應該呈現人間煙火。

《釣蝦場的十日談》試著呈現的,就是我們的生活充滿混亂、雜質、腥臭與不安的一個面向。

600年前 ,讀者藉由這十個年輕人說故事的態度,書中人如何看待劇中的故事,就等同讀者如何看待劇中的故事:無厘頭/嘲諷/自由/熱情/惡劣⋯等。那麼回到我們這齣戲,釣蝦場的演員們如何面對這些故事,就決定了觀眾(透過演員的引導與暗示)他們如何面對這個故事。

600年後,我們也來到了後疫情時代。這幾年,可以清楚的感受到,疫情的確加速了某些事物的轉變。《釣蝦場十日談》是一個因著疫情而誕生的作品,長達了好幾年的疫情,讓我們對世界有了許多反思:對自由的渴望、現實的批判、世界的反思……在在都刺激著我們,有了創作本作的理由。很開心與大家分享此作,也感謝各方、提供協助的眾多力量。

導演/主演

楊輝

1964年出生於中國福建省漳州市的布袋戲世家。1980年代末期起,楊輝就帶著木偶遊走於全世界的舞臺,2001年至今定居於法國。楊輝的演出足跡遍佈世界五大洲。除了演出,也以教學推廣傳統布袋戲藝術。他在法國著名的國際偶戲學校沙勒維爾梅濟耶爾(l‘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Arts de LaMarionnette)擔任導師,並受邀在德國、西班牙、俄羅斯、義大利、波蘭、巴西、以色列、澳大利亞等國家開辦大師班。

導演/主演-楊輝的話

「在這個不穩定和不確定的時代,我們需要那些使我們團结一致的東西——那些向我們展示豐富多彩的世界東西——為此,我們需要藝術家。」

以上是面對新冠疫情,聯合國教科文组織發起所謂「堅韌藝術」運動的口頭支持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的網上活動,由聯合國教科文组織總幹事阿祖萊的熱烈致詞。

新冠疫情不僅是一場人類的健康危機,它使整個表演藝術團體頓時陷入危機,整個行業被烏雲籠罩。突然之間,藝術家們的整個創作環境,以及政府部門支持藝術的採取措施,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,當前形勢有可能使幾代表演藝術工作者陷入貧困,這一領域的工作者即使在正常情况下,也無法享受與其他部門的許多工作者同等的保護和權利。今天我們甚至更加脆弱,因為我們的職業被視為非必要性的,在今年我經常聽到朋友說誰誰扛不住轉行去當農夫、廚師等等,最令我難過的是,這些年輕人都是非常有天份與才能的藝術家,疫情阻斷了正常的活動交流,我所工作的法國很多演出都被取消,就算今年恢復劇場演出,但觀眾不見了,而各大藝術節活動處於圈內自high 內循環狀態。

我從藝近五十年從沒有遇過這樣困難的大環境,但回想人類的過去,我們經歷過更可怕的疫情,在人類歷史的演化過程中,瘟疫與人類相随,歐洲歷史上更是暴發過多次,14世纪發生的「黑死病」更是讓人難忘,義大利作家薄伽丘的《十日談》故事描述的便是七女三男為了逃避瘟疫,躲進了一座山莊,一處「人造」的世外桃源,為了消磨時光,他們各自講起了故事,度過了十天。除了看到瘟疫中人類所表現出的愛,還應該看到書中所表達的憎。那就是薄伽丘對說謊、欺騙、虛偽等醜行的諷刺和揭露,而書中犯有這些行為的人,幾乎都是有頭有臉的上層掌權人士,如教父、法官和修士。

只有遇到巨大災難,才有對愛情的痴迷,文化藝術產生了人類的文明進步,面對巨大災難,只要有我們還有夢想詩歌、童話故事,珍惜傳統並探索未來,藝術將如人類的靈魂一樣永遠存在,我深信在後疫情時代,藝術將再次發揮其功能,為大眾提供精神療癒與反思,疫情除了看到人類所表現出的愛,還應該看到所表現的無奈,願人類以天下蒼生為念。

楊輝 寫在法國尼斯為學校小天使們的巡演期間

劇本整合

吳明倫

嘉義市人,台大戲劇所畢業。現為阮劇團編劇。曾任國家兩廳院「藝術基地計畫」駐館藝術家(2019-2020年)。創作企圖透過現代眼光重看民間信仰、連結在地文化,期望說出屬於臺灣的故事。

劇本整合-吳明倫的話

三十幾冬前,我猶閣細漢時,阮阿公會𤆬我去廟口看鬧熱,阿公愛看布袋戲,雖然我已經袂記彼寡布袋戲的劇情,毋過我閣會記得伊共我扛佇肩胛頭的感覺。

黃俊雄的電視布袋戲《雲州大儒俠》佇電視搬過足濟擺、有足濟版本,我上有印象的是1987年的《新雲州大儒俠》,反角「藏鏡人」的外型金光閃閃閣真神秘,親像《星際大戰》內底的黑武士,攏看袂著伊的真面目。

大學的時陣,上時行的布袋戲是霹靂布袋戲的電影《聖石傳說》,毋旦逐家攏熟識新英雄「素還真」、「葉小釵」、「傲笑紅塵」,連平常時無咧看布袋戲的民眾攏好玄電影內底操公仔的技術,無至少嘛聽過伍佰唱的主題歌〈稀微的風中〉。

這幾冬,有真濟布袋戲班開始共現代劇場合作,《釣蝦場的十日談》的合作方式嘛是這款合作中一種新的試驗,我頭一擺和布袋戲有遮爾近距離的接觸,毋過佇各位布袋戲老師面頭前,家己的不足實在有夠明顯!尤其是佩服逐家各種臨場的反應,這應該就是佇外台身經百戰才有的才調。

這擺嘛是我頭一擺加入集體創作的製作,佇遮一定愛感謝各位演員佮布袋戲老師付出一切的氣力,佇遮爾有限的時間內底,發展出《釣蝦場的十日談》的主要情節佮台詞,希望未來若閣有合作的機會,我會當佇劇本方面有閣較濟的貢獻。

廣播結束

本釣蝦場採自助式,請依您的需求按鈕,
即可獲得您所需的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