計畫
Projects

這聲好啊!
Our Podcast
啊!《這聲好啊!》
空中來相會~處理我OK!
2020年,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,在表演藝術紛紛轉為線上形式的浪潮中,阮劇團開啟了自營的Podcast頻道,在空中的世界,與大家分享阮所關注的劇場、文化、母語、在地大小事。由MC JJ領銜主持,阮劇團團員魚仔、大領、培培、阿綾欸助理主持,每週日於下午2:00,準時開播!
《這聲好啊!》線上聽
── 每週日下午2點首播 ──
■ 粉絲專頁|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OurPodcast2020
■ 收聽連結|https://reurl.cc/oLVMdl
■ 贊助阮製作好節目|https://pay.firstory.me/user/ourtheatre
演員實驗室
The Actors' Lab
演員訓練X臺語民俗X劇場技術
一群人,一起建構南臺灣觀點表演藝術訓練系統
演員實驗室早期原為阮劇團團員的在職訓練,以非常態方式進行。2019年起,改制為三年演員學校,每年定期招募儲備團員,以三年為期,循序漸進地培訓團員、儲備團員們,成為獨當一面的表演藝術工作者。
演員實驗室期能建構南臺灣觀點的表演藝術訓練系統,以臺語、民俗、聲音、身體及文本為五大主軸,輔以基本劇場技術課程。除讓劇團擁有更穩固的人才基礎,也為南臺灣培育更多表演藝術人才。
■儲備團員招募計畫|https://reurl.cc/VEYMOn

劇本農場
The Farm of Plays
編、導、演、評、觀、製
亞洲當代劇本原創平台
2013年,阮劇團啟動了劇本農場計畫,由資深劇場創作者王友輝老師擔任主持人,每年邀請三位來自亞洲各地的劇作家,花費三年的時間深入劇本創作,歷經在臺灣各地旅行、作品書寫討論、售票讀劇演出、劇作修整等階段,最終出版為實體劇本書,已累積20餘部劇本。劇本農場不限創作主題、形式,結合「編、導、演、評、觀、製」,是新銳劇作家自由揮灑故事的舞台。

DQ創作計畫
30歲以下創作者的陪伴計畫
2022年,首度推出「DQ創作計畫」, DQ——一個謎樣的縮寫:它可以是「30歲以上DisQualified」,也可以是愛演的Drama Que en、愛跳的Dancing Queen、愛變裝的Drag Queen,當然也能夠是RPG遊戲《勇者鬥惡 龍》(Dragon Quest)的精神、行為、甚至是形式:DQ計畫的參與者在有限條件下,是無 限自由的。「DQ創作計畫」將提供每位入選者阮劇團能力所及的人力、經費、空間完成創作,最終以公開售票形式呈現入選者的作品,呈現時間約30分鐘。

小地方計劃
Chiayi Countryside Project
自己的故鄉自己顧
在嘉義縣,有許多學校位處偏遠,交通不便。2011年開始,阮劇團帶著演出走入嘉義校園,深入阿里山、東石、布袋等山線、海線偏遠鄉鎮,演戲給孩子看,逐步落實故鄉的藝術平權。近年,阮進一步推出「小地方藝文教學」,讓表演藝術師資進入校園駐點教學,讓表演藝術真正在偏鄉孩子的日常學習中開花。
小地方計畫紀錄片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YcYTY8JR7M
如您願意支持小地方計畫,歡迎捐款至小地方計畫專戶:
匯款銀行:土地銀行民雄分行(代號005)
匯款戶名:阮劇團(藝文播種計劃活動專戶)
匯款帳號:0660-0101-5355
註:匯款戶名須完整填寫「阮劇團(藝文播種計劃活動專戶)」
台語工作隊
Taiwanese Team
跨域結合X世代共創
打造臺語創作的聚寶庫
2020年發起,台語工作隊計畫以累積當代臺語戲劇文本的創意資料庫為目標,匯聚雲嘉地區臺語文化工作者、表演藝術界編導演人才,於每月集會中,就指定的主題書目(不限領域、類型及題材)進行討論,並產生三個15-20分鐘的劇本初稿。除可作為戲劇文本繼續發展,也供作臺語教學、臺語文研究、各式創意發展之素材,期能發揮更多樣的效益。
首屆成員包括:阮劇團團長暨藝術總監汪兆謙、駐團編劇吳明倫、臺語編劇盧志杰、臺語文學創作者鄭順聰、臺語文研究者林瑞崐、長義閣布袋戲團製作人黃錦章、真雲林閣掌中劇團團長李京曄,及阮劇團的年輕團員(演員群),由多元領域、跨世代的成員所共同組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