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PORTS

擁有夢想,才成為自己——演員余品潔的成人之路

2023-05-08
報導|PAR表演藝術雜誌
阮劇團_reports_post_cover_01
走進嘉義女中禮堂,折疊鐵椅被展開,然後排列整齊,並區隔出年級、班別,秩序儼然。唯一超越這裡秩序的是余品潔,再也掩不住興奮,爽朗的聲音成為裡頭的回聲——亦是此時的回身,她指著舞台,說是之前話劇社上社課的地方;然後又從面對舞台右手邊的45度角往前指,說是當年高一的她,看到社團學姊介紹話劇社,她覺得好好笑、好想參加的那個角度。高中前從未接觸過劇場的余品潔,加入話劇社無疑是她的戲劇啟蒙——從那個看學姊表演的視角開始,逐漸成為那個視角裡的表演者,在不同舞台。

阮劇團藝術總監汪兆謙:走跟別人不一樣的路

2023-05-08
報導|VERSE
阮劇團_reports_post_cover_02
汪兆謙從高中開始加入戲劇社演戲,就明確定下自己的將來,大學畢業後2008年他與朋友們為已有雛型的阮劇團立案,取得阮劇團的正式身份,但沒想到隔年隨即黯然休團。回顧青春歲月,他嘆道,23至28歲是他人生中充滿掙扎的一段日子,「當時馬上就踢到鐵板,我們策劃了一個劇展,票房很差,薪水也發不出來,夥伴也各自四散,那時很深刻體會到一件事,你只會做內容是不夠的。」不過他也很慶幸自身能在24歲這個初出社會的年紀就被現實重創過,這三年劇烈影響全球的疫情,劇場及表演藝術者更是受害之深。但當大家討論起「觀眾在哪裡時?」汪兆謙感慨好險十多年前已有過一遭,他們知道「觀眾要自己養」。

嘉義在地阮劇團團長交接 翁章梁親自監交獻祝賀

2023-01-06
報導|中央社
阮劇團_reports_bn_01
2023年的啟始,於嘉義在地經營二十年的阮劇團,1月6日上午於民雄鄉豐收村的農田,舉行團長交接典禮。創辦人之一的汪兆謙卸任團長,續將專任藝術總監。而團長職務,則交由原副團長蔡明純接手。典禮特別邀請嘉義縣長翁章梁到場監交,現場包括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、嘉邑城隍廟及許多藝文夥伴、在地人士等到場觀禮祝賀,共同期待阮劇團新局面的開展。

皇都電姬劇評

2022-11-20
評論|評論人:吉米布蘭卡
阮劇團_reports_post_cover_04
《皇都電姬》是一齣後座力很強的戲啊!前半段你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:皇都設定在未來2222年的多重元宇宙,電姬則是2022年的現下台灣;前者很科幻Sci-Fi,後者在追憶過往電影的美好時代;好似各說各的,沒什麼關係。不過,當戲進入後半段後,兩邊的故事開始有了交會與映照,200年後的皇都並不一定真的是未來,電姬或許成了皇都的救贖。噤聲的字詞被重新奪回,失語者也終於願意開口。記憶被除去覆蓋的假面,重新擦拭上光,以原本真實的樣貌面對世人。雖然只是戲,但那一刻我真的覺得很激動驕傲。在這座脆弱卻又堅強的島嶼上,我們可以自由的說話、自由的愛人、自由的追求身分認同與延續多元文化,種種得來不易,但我們都把持著信念與價值,一步步的走穩、走過。

一起到「釣蝦場」來場解放PARTY

2022-04-25
評論|評論人:林立雄
阮劇團_reports_post_cover_03
《釣蝦場十日談》究竟要怎麼談?要談什麼?還要在「釣蝦場」談?當代並不乏針對疫情的作品,而談論疫情,大多數人會用恐懼、悲觀,甚至是直面的方式面對、探討、思考,嚴肅面對卻讓人覺得心累。不過,面對這個隨時封鎖又或被匡列隔離的時代,人們究竟在害怕什麼?害怕確診還是被隔離?害怕不能出國玩耍?害怕被匡列後七天不能離開防疫旅館?還是害怕自己無法跟自己相處?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