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解》

陳建成

創劇團團員,臺灣文學獎得主。
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,國臺北藝術大學劇本創作研究所畢業。
主要發表作品:2014《日常之歌》獲臺北文學獎舞臺劇劇本獎首獎、2012《山居》入圍臺灣文學獎劇本金典獎決選、2012《芒草原》讀劇發表於創劇團「Here hear 讀。聚會」、2011《新天使》(由《清洗〉改編)由南風劇團製作演出、2010《清洗》獲臺灣文學獎劇本金典獎。

《解》這個劇本起源自2012年發生在臺南的曾文欽隨機殺人案件,這個案件讓我進而探究隨機殺人現象,而後決定以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為題創作。在劇本農場計畫初期即遭逢捷運隨機殺人事件,讓我對這個主題一方面更加謹慎,另一方面也更感迫切。如同每個造成集體創傷的事件,伴隨著事件而來的是大量書寫,向著過去探問「為什麼」,面對未來探問「該怎麼辦」。《解》這個劇本也不例外於這兩個命題。
《解》的書寫過程,就像是跋涉在破碎與遮蔽的語言當中,從新聞報導、法庭證詞、犯人自白、專家評論乃至於第一手的留言、當事者的紀實資料,再輻射至更大的話語系統。之所以破碎,是因為再也無法拼湊出完整圖像,之所以遮蔽,是因為解答總是在更遠的地方。所以這個劇本是破碎的,是遮蔽的,但我也希望它保留了一個空間,給尚未完成的省思。

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

2014/09/21(日) 14:00

90分鐘

2008年6月日本東京秋葉原發生無差別殺人事件。2012年7月《解》出版,加害人加藤智大自剖事件全貌。2013年4月《解+》出版,加藤智大重新自剖事件經過。面對無法以特定動機加以歸類的隨機殺人事件,該如何「解釋」、如何「理解」甚至如何「解決」,不只是對於加害人個人,乃至於整個社會都是巨大的投問。
 
《解》這個劇本從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出發,以紀實材料交織虛構場景,將蒙太奇拼貼與普通的對話並置,在流動重複的短景中,試圖將隨機殺人置於更大的時代脈絡,勾勒出在個體趨近透明化過程中以及資本主義精神與話語底下,個人如何「被殺」、「自殺」乃至於「殺人」。

製作人

汪兆謙

計畫主持人

計畫協同主持人

王友輝

汪兆謙

劇作家

導演

陳建成

廖俊凱

劇照攝影

黃煚哲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