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師師令》



文學博士。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。現任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副教授。兼戲劇研究及戲劇創作。論文《翁偶虹的當代意義》獲第六屆「中國戲劇獎」理論評論獎;出版專著《上海孤島話劇研究》、《王珮瑜和她的戲》以及《胡疊戲曲作品選》。越劇《錦瑟》獲得第二屆「老舍青年戲劇文學獎」優秀獎,京劇《念去去千里煙波》獲得第六屆中國戲劇文學獎銅獎。創作(含整理改編)演出作品包括京劇《傾國》、京崑實驗戲劇《春水渡》、崑曲《流光歌闋》、崑曲《夜雨梧桐長生殿》、崑曲《連環記》、話劇《青春之歌》、歌劇《杜鵑山》等。

在我的創作生涯裡,《師師令》是最獨特的一個。
去年三月,北京尚在冬春之交,寒意未褪。一天,接到友輝老師的邀約,希望我能以戲曲創作加入阮劇團的「劇本農場寫作計畫」。此前,曾多次聽友輝老師談起阮劇團及這個計畫,也曾和團長兆謙有一面之緣,遂未做猶豫,即刻應允。
但這時的我,其實已暗自做了一個決定:不再寫戲曲劇本。
箇中原因,不足為人道。在這樣的時刻,這份邀約,對我而言,既像是對過往的一次鄭重的告別,又像是安慰—畢竟我的心,尚徘徊在戲曲中,還不捨得轉身就走。
最初想寫的,並不是李師師。既然要做一次鄭重的告別,我便想碰一碰壓在心底很久的題材:靖康之亂。之前我多次嘗試,又多次頹然放棄,始終找不到一個故事,可以承載起這段至為沉重與慘痛的歷史。
又一天,摯友施如芳從泉州發來訊息,說剛看完新編梨園戲《李師師》,我隨口問她,你覺得李師師的故事值得重寫嗎?
她回答說:想寫就寫啊。突然福至心靈,我說到:李師師也在靖康之亂的大背景裏面啊!
是的,在這段歷史中,李師師既連接了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皇帝,又連接了文臣士大夫,還連接了江湖草寇。
但同時,我也很警惕踏入「寫女子即寫愛情」的定律中。
如果不寫愛情,李師師還有什麼值得寫的?
如果男性集體退場,只剩李師師自己在臺上,是否能扛得起靖康之亂的大歷史?
在翻閱李師師的正史野史時,一個名字跳入我眼中:
李清照。
一瞬間,我感覺故事隨著這個名字,也跳入了我的心裡:
李清照也在靖康之亂中。而且,這段歷史可能更深刻地影響了她。
最後的想像停留在:她們都因為靖康之亂失去了很多,但困頓之後,得到的未必不是自由。
而宋徽宗趙佶的出場,不是最初的願望,他是寫作中應劇情的召喚而來,並成為了我從未想過的一個人。寫完之後,我也同時放下了心中對他的那一絲憐憫。
感謝一切的因緣際會。感謝一切的光亮和溫和。亦感謝一切傷痛和殘忍。
是這樣五味雜陳的人世間,才讓人迷戀不忍去。

2019/10/18(五)-10/20(日)
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實驗劇場

100分鐘

「天上人間,只得一個李師師!」
李師師和李清照,風流大宋最負盛名的兩個女子。前者艷色無雙,與宋徽宗的一段情事,更成為文人筆下歌詠不盡的話題;後者才學無雙,關於她與趙明誠伉儷情深的傳說,亦是後世戲文津津樂道的愛情典範。
被宋徽宗以寵愛之名養於深院的李師師,為何還有不甘、不願、不快樂?這個出身卑微的女子,竟試圖挑戰叵測的君心,她的勇氣源自何處?當金兵的鐵騎踏破綺麗的夢境時,他們所謂的愛情,又將何去何從?
被視為擁有完美愛情的李清照,卻早在耳鬢廝磨的相處中,失去了她的愛情。她曾含蓄地記錄下生活裡的失落和哀傷,李清照的苦,深藏在詩文裡。
假設有一天,苦惱徘徊的李師師,可以和她的偶像李清照一晤,她會對她說些什麼?
也許,在戲劇的想象裡,我們有這樣的機會,嘗試這樣的相會…

製作人
汪兆謙
計畫主持人
計畫協同主持人
王友輝
汪兆謙
劇作家
導演
胡疊
兆欣
計畫主持人
計畫協同主持人
執行製作
舞台監督
舞台設計
燈光設計
服裝設計
王友輝
汪兆謙
許惠淋
李佳儒
陳勁廷
尹信雄
劉冠和
服裝設計助理
葉子嫣
主視覺/平面設計
龔姵燐
音響技術指導
陳宇謙
劇照攝影
黃煚哲
行銷宣傳
莊雅雯、蔡明純、翁渙瑤
工作人員
陳宏洧、陳亮儒、陳曼芙、賴怡君、蘇揚清
音樂設計/現場演奏
陳世興
演員
王于菁、葉冠廷
排練助理
葉育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