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家在北緯23度半》

蔡明璇

嘉義人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,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戲劇博士,曾任教文藻與稻江,現兼任樹德科大。創作之餘,投入「米克斯」家屋改造與複合式藝文空間的籌備。期許以實際行動,為家鄉注入更多的文化活水與生命力。


編導《寐影》(臨界點劇團,1999)、《春夢》(臨界點劇團,2000)、出版《再見臺北,再見巴黎:2000-2010創作選》、《飛向彩虹的另一端》獲得2012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佳作、翻譯《布朗夏貓》漫畫(David Baran 高大衛著,2013)、電視劇本《可麗餅在臺灣》(公視人生劇展,2014)、散文《吾父》入選故事別境【愛,原來如此】徵文,2014 華文朗讀節展出。

身為嘉義人,阮劇團2013 年劇本農場計畫,給了我一個走訪家鄉與激濕創作的特殊經驗。透過小組成員的討論與相互勉勵,撞繫出《家在北緯23度半》這個貼近我個人經驗的作品。


這是關於遊子回鄉,從逃避到了解,從糾結到放下的過程。在創作過程中,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。許多模糊的畫面從生命硬碟中被叫喚出來,我彷彿看見過去的生活軌跡在舞臺上搬演。這些隸屬於常民生活的一頁,所謂的家人關係,如何從衝突到和解,如何繼續相敬如賓,在各自的軌道中運行。故事從發想,到下筆創作,接著讀劇演出,進而出版。《家在北緯23度半》走過不同的階段,早已獨立於作者,擁有屬於自己的生命。


當創作帶領我越走越遠,回過頭來,發現家其實是所有創作的起點。希望這個作品能喚起讀者對家的各種想像與記憶。

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

2013.09/08(日) 14:00

100分鐘

家在北緯23度半
沿河填土,遍地垂楊
木房子白蟻蝕,颱風地震屋瓦塌
 
家在北緯23度半
喀噠喀噠的裁縫車盼著
搭夜車的遊子歸來,為伊獻上手工衫
 
家在北緯23度半
高速急馳的夜車,撞開童年的大門
記憶如米香爆開
 
家在北緯23度半
鈴鼓聲咚咚,叫賣聲依稀
轉動時光之輪,影子越拉越長
 
清明節的假期,遠在台北的兩兄妹,被母親的一通電話叫回北緯23度半的家。兩人搭車的途中,遙遠的童年、叛逆的青春期、家族成員的糾葛,如同一齣齣皮影戲,若隱若現浮現在眼前。
 
家族的手足之爭,父親與爺爺的心結,兩兄妹對父親的敬畏,巧妙地勾勒在一起。外表看似正常的家,每個成員卻在彼此的傷害與期待中,互相拉扯與對抗。回家,離家,都是無止盡的循環。這個以愛之名搭建的城堡,面對衝突,能夠有和解的一天嗎?

製作人

汪兆謙

計畫主持人

計畫協同主持人

王友輝

汪兆謙

劇作家

導演

舞台設計
燈光設計
服裝設計
攝影剪輯

劇照攝影

許正平

宋厚寬

鄭烜勛
邱雅婷
林玉媛
陳允山
黃煚哲

演員

(依筆畫順序)王友輝、余品潔、李佶霖、柯辰穎、張丹瑋、陳守玉、陳忻、陳盈達、黃煌智、詹馥瑄

Scroll to Top